婚禮禮俗習俗由來

結婚婚禮禮俗與訂婚婚禮禮俗、台灣結婚禮俗、客家婚禮習俗、西方婚禮習俗

各區域文化婚禮習俗都不相同,傳統婚禮習俗,結婚過程中有不少傳統禁忌,結婚禁忌,其實可說見人見智,每一個地區方式又各有不同,可依據主人家的喜好決定,婚禮習俗紅包,包紅包也是門學問,大家不妨參考看看,不用過份迷信。

 

「婚禮」是中國重要習俗, 男婚女嫁是個人的終身大事也是上承祖先香煙、下續子孫瓜瓞的關鍵。

依古禮結婚有所謂的六禮,民間傳統婚嫁大禮中的六禮程序是:

1.納釆(議婚、提親、說親)

2.問名(討年生、問八字)

3.納吉(小定、過定)

4.納徵又稱納敝、納成(大定、行聘、完聘)

5.請期(送日頭、送日子、乞日)

6.親迎(迎親)

婚姻乃家之始,古往今來,人們都把婚姻締結當作大事,準新人對婚禮習俗能先有認識,有周詳的計劃安排,必能輕鬆的面對婚禮,順利愉快的完成終身大事。

 

訂婚婚禮禮俗:訂婚篇

傳統訂婚行聘禮品,訂婚當天,傳統的台灣禮俗「行聘禮品」,無論採用「大聘禮」、「小聘禮」或以「米香」做禮餅,除了用禮餅為行聘的主要禮品外,還採用其他禮品來配合以示隆重,在今很多多婚禮習俗用品店可選購,非常的方便。

 

婚禮習俗用品-一般禮品

熟牲禮:童子雞 (即將生蛋而尚未生蛋的小母雞) 一隻、魚一條、肉一塊及米酒一罈,寓有起 家、誡示婦德、室家吉祥、期作賢妻良母之意。

四色糖:桔餅、冬瓜糖、冰糖、糖果,象徵甜甜蜜蜜、白頭偕老、無限幸福之意。

香炮燭金:(無骨透腳青),炮(大鞭炮和大火炮),燭(龍鳳成對喜燭),用來敬告祖先、互相祝福、吉祥平安、增添喜氣、兩家聯親、事業興振之意。

斗二米:男方準備十二斤糯米、三斤二兩砂糖,送給女方做紅湯圓的材料,有團團圓圓、美 美滿滿之意。

麵線:象徵兩姓聯姻,美滿姻緣一線牽、福澤綿長、子孫幸福無涯之意。

福圓:即龍眼乾、桂圓,用來祝福子孫興旺,含有龍的傳人、圓滿多福、代代相傳、生生不 息之意。

上頭布:乃男女雙方互贈的禮品,男方備有六禮,女方回報十二至十六種,所選之禮品均為日常生活之所需,寓有全福全壽、吉祥喜慶之意。

特別禮品半豬:生豬肉半隻或洋火腿(十八或三十六條),表示豐碩誠懇的敬意。

生雞:閹雞六隻,表示婚姻基礎永固、內外一片祥和蓬勃之氣。

鮮魚:名貴鮮魚六條,表示有頭有尾年年有餘。

好酒:二十四瓶,表示一年二十四節氣都平平安安、愛情濃郁。

麵線:表示福澤綿長之意。

 

共同禮品:

大訂用:傳統行聘用「金錢」為重禮,通常選用新鈔票以紅紙圈起,男方送女方之禮品:衣料、皮包、鞋子、腰帶、手錶、手鐲、耳環、頭飾、化妝品、被褥、頭巾、絲襪、茶具、針線盒....等,女方送男方之禮品:皮鞋、皮帶、皮夾、領帶、衣料(西裝)、襪子、手錶、袖扣、領帶夾、刮鬍刀、帽子、襯衫....等。

小訂用:選用新鈔票以紅紙圈起,金額較大訂少。

金飾:金戒指、金手鐲、金項鍊或鑽石項鍊、鑽戒....等。 現代訂婚行聘禮品

 

男方應備辦的禮品

聘金

金飾(戒指、手鐲、項鍊等)及手錶

禮餅

四色糖(桔餅、冬瓜糖、冰糖、糖果)、茶葉、龍鳳燭一對、排香一對、祖紙一對、龍鳳炮一對

酒水牲禮(酒一瓶、洗手雞一隻)

斗二米、福圓、糖仔路、伴頭花一盒、半豬(或洋火腿十八、三十六條)、麵線六束、好酒二十四瓶

饋贈女方之禮品(衣料、皮包、皮鞋....)

酒席禮(壓桌禮)

媒人禮

 

依地方禮俗可另備:

廚儀:廚師禮

端儀:端菜服務禮

盥洗儀:端臉盆水禮

攜儀:迎送接待禮

簪儀:化粧禮 捧茶儀

哺儀:答謝從小養育之恩

轎儀:請新娘上車轎之禮

阿婆菜:雞一隻、豬肉一塊、魷魚一條 女方應備辦的禮品

抬禮品禮:幫女方抬男方行聘禮品者的紅包禮

 

甜茶

甜湯圓、點心

招待男方賓客的酒席

五穀種子、生炭、燈芯、棉、袋仔絲、紅糖、鉛錢、鉛粉、肚圍

石榴、桂花盆栽各一盆

回贈男方的禮品(皮鞋、皮帶、皮夾....)

媒人禮

 

訂婚程序婚禮習俗流程

通常「訂婚」著重女方的禮俗,「結婚」著重男方的禮俗,現代大多由男女雙方協商合意即可。以下為一般禮俗,可視實際需要或地方習俗,酌情增加或省略。

 

訂婚當天,男方將「行聘禮品」以二、六或十二個紅木盒裝盛,人數六、十或十二人,於車隊裝載完畢後,鳴炮出發赴女方家。

男方車隊至女方家前約一百公尺處鳴炮,女方亦鳴炮回應。

媒人先行下車,其餘接著陸續下車,準新郎最後,由女方幼輩()開車門請出並端洗臉水讓準新郎洗手、擦臉,準新郎給該幼輩紅包禮。

男方人員將行聘禮品(紅木盒)交與女方抬禮品人員。

男方親友依序進入女方家。

女方長輩招呼男方親友依長幼入座,準新郎居末座。

坐定後,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,先介紹男方親友給女方(準新郎最後介紹),再介紹女方親友給男方。

禮品陳列就緒後,媒人居中將大小聘、金飾、禮品點交予女方家長。

女方親友將禮品收好,並在神案桌上陳列祭品,準備祭拜女方祖先。

準新娘雙手捧茶盤(上置甜茶若干杯,視男方人數而定),由好命(有福氣)的婦人(或女方女長輩)攙扶出堂,向男方親友(由長而幼,準新郎最後)一一敬茶後退堂,(出堂和退堂時向男方親友一鞠躬)

男方親友將甜茶喝完,並將紅包置入杯中。

準新娘出堂收茶杯(過程和敬茶同)

奉茶完畢,接著進行「戴訂婚戒指」(掛手指);將金、銅戒指以紅線相繫,取夫婦同體同心之意或以鑽戒代替。 女方準備高椅、矮椅各一張。 準新娘入座,臉朝客廳大門,向外而坐,兩腳踏在矮椅上。 準新郎站在準新娘右邊,面對準新娘。 準新娘伸出右手,準新郎右手拿戒指,套入準新娘右手中指(套入前應配合拍照者) 準新郎伸出左手,準新娘右手拿戒指,套入準新郎左手中指(套入前應配合拍照者) 準新郎將紅包禮交給準新娘。

戴完訂婚戒指後「改換稱呼」,媒人帶著準新郎,對女方之長輩、父母、親友依序改口,一一稱呼過一次,準新娘對男方之長輩、父母、親友依序改口,一一稱呼過一次。

請準新娘之母舅「點燭燃香」,女方要給母舅點燭禮。

女方父母及準新人祭拜祖先。

女方將行聘禮品退還部份,連同回贈禮品裝入紅木盒,交給男方親友裝載上車。

訂婚儀式完畢,女方端出湯圓或點心招待男方親友,之後在家備席招待男方或轉赴餐廳宴客。

用餐畢,男方家長給壓桌禮,並離席準備返家。女方幼輩捧洗臉水(內放毛巾)給男方親友洗手。

「送客不相辭」即男女雙方不要說「再見」,以免發生枝節或有再婚之虞。跨門檻時亦不可踢到門檻。

女方將訂婚喜餅分贈親朋好友,作為訂婚喜訊之通知。

 

 

結婚婚禮禮俗:結婚篇

迎親前之準備

一、安床:通常「日課表」上即列有「安床」的日時。

依時將床移置於正位即可。

安床後,要請生肖屬龍的孩童在床上翻轉,俗稱「翻床、翻舖」,為「早生貴子」的象徵。並於晚間祭拜「床母」。安床後不能空房,亦忌單人獨睡,所以大喜之前,準新郎睡覺時,需由一少男陪伴。「安床日」起至「親迎」前,嫁娶之家通常會剪貼紅雙喜,中堂、門上要貼,棉被、枕頭上也要繡「囍」,以兆吉祥。

 

二、拜天公

在台灣中南部,男方迎親前日,會在家門前搭棚設壇叩謝「天公」(酬神、謝神),感謝眾仙佛保佑新郎順利長大成人,如今即將娶妻,所以特於「結婚日」前「拜天公」以「酬神」。

 

三、食姊妹桌

新娘結婚前數日,由至親者(伯、叔、舅、姑、姨及姊夫等)款待,謂之「餞別」。

新娘子在出嫁當天辭祖前(或前一夜),由兄弟姊妹(取奇數人),請新娘入座成偶數,新娘腳墊小椅(象徵婚後幸福美滿),一起吃飯,由長輩以筷子夾數樣菜入新娘口,邊說吉祥話,每位分一份紅包,表示離別,俗稱「食姊妹桌」。

 

四、吃上轎

迎親出發前,男方廳堂的八仙桌上擺有代表吉祥的十二道菜餚,由新郎坐首席,儐相、小叔陪坐,邀請舅父或姨丈等湊足人數才開動,每道菜餚都要挾吃一下,俗稱「吃上轎」。「吃上轎」之後,新郎才出發迎親。

 

男方應備辦物品 (因各地風俗不同,以下物品種類僅供參考)

1.八卦米篩或黑色雨傘:為「避邪」之用,供新郎新娘上轎、下轎時遮於頭頂。(新娘若有身孕宜改用黑色雨傘以免「流產」)

2.轎斗圓或蘋果:以糯米磨成之大糰的「湯圓」十二粒(每粒約一台斤),或蘋果十二粒。(女方只能收六粒)

3.豬腿:半豬或後腿,供女方祭祀用。(女方只收骨頭以外部份)

4.全雞:一隻,供女方祭祀用。

5.鮮魚:一條,供女方祭祀用。

6.六項紅包禮:開門禮、舅仔禮、食佬禮、挽面禮、梳頭禮、袷裙禮。另外準備金額不同之紅包數包,以備不時之需。

7.豬腳麵線:又稱「打盤禮」,為新郎感謝丈母娘替他養育老婆之恩。

8.紅蛋:若干顆,取偶數。女方收下後,須將紅蛋每二顆以紅紙包成一包,分送給男方接嫁人員各一包。

9.喜花:頭花(春仔花)供女方女長輩插於頭上。

10.胸花鮮花或海綿花、緞帶花均可,插於胸前或腰部,男左女右,男方戴紅色,女方戴粉紅色。

11.捧花宜搭配禮服及髮型、色系,以襯托整體美。

12.瓦片、烘爐、木炭或檀香、茉草:為「傳宗接代」之意,新娘下轎後入門前須跨過烘爐(內燃木炭或檀香、茉草),再踩破瓦片,叫做「生炭」、「破瓦」。

13.蜜柑橘:二粒,用紅紙圈起來,拜轎用。

14.湯圓:男方祭祀時;新郎新娘進房後須吃「圓仔湯」(新娘圓仔)及分請親友、鄰居沾享喜氣。

15.八仙綵或紅布:掛於大廳正門上。

16.喜幛:掛於洞房門上。

17.食新娘茶禮品:回贈「食新娘茶」親友之禮品,如手帕、香皂、皮包、內衣…等。公公為戒指,婆婆為金簪。

18.結婚證書及印章:觀禮用,備妥結婚證書二份及印章(男方主婚人、女方主婚人、證婚人、介紹人、新郎、新娘)。

19.鞭炮:四串,分別於出發迎親、迎娶回門、宴客開始、送客各燃一串。

20.排炮:前導車於出發時、到達女方家前、從女方出發時、到達男方家前及沿路各路口、橋頭均須燃放。

21.十二版帖(丈人帖、母舅帖):新郎對未來的岳父母及舅父母不可用一般喜帖,依禮須親自呈送「十二版帖」邀請,以示尊重。

22.拉炮及噴彩:新郎、新娘進入宴客會場時,可增加現場氣氛。

喜糖、香菸:宴客完畢送客用。

23.金炮燭香:新郎新娘拜堂祭祀用。

24.紅紙:洞房內所有的鏡子,須用紅紙蒙住,滿四個月始可拆卸。

25.車綵及綵帶

26.禮金簿

27.簽名綢

28.禮條

29.謝帖

女方應備辦物品

1.雞蛋茶:新娘上轎前,請新郎及接嫁人員食用,只能喝茶(雞蛋用筷子攪動即可)。

2.豬心:在洞房花燭夜食用,兩人吃「豬心」會「同心」。

3.鉛錢,鉛粉,烏糖,雞蛋,蜜柑,五穀。

4.扇子:二把,一把扇尾繫一紅包和手帕,於起轎時丟出車外讓弟妹拾回,俗稱「放性地」,即放下「性子」,不會把任性的脾氣帶到夫家。

5.手帕

6.青竹掃:青竹一枝,連根帶葉代表「透腳青」,表示翁姑夫婦子孫都有福氣健在的吉兆。青竹有「節」表示新娘有「節」。亦可表示新娘為「初嫁」。

7.甘蔗:兩根,連根帶葉的甘蔗表示「有頭有尾」、「生生不息」之意。(歸寧回禮,現為結婚日帶回)

8.木炭:「炭」與「湠」同,「繁衍」之意,帶有「多生子女」之意。

9.火籠:一個。

10.芋頭:「落地生根」之意。

11.蓮蕉花:「連招生子」之意。

12.石榴:石榴因種子繁多,有「多子多孫」之意。

13.桂花:「早生貴子」之意。

14.帶路雞:約二、三個月大的公雞、母雞各一隻(或各一對),為頭轉客(歸寧)回禮,現代婚俗則於結婚日帶回,亦可以塑膠雞代替。

15.子孫桶:又稱「尾擔」(因排在迎娶隊伍最後面),為三種紅色桶子(蛟桶、溲桶、育桶)加上新娘的盥洗用具、紅包一個,用紅花布包起來。挑子孫桶的人必需是「富、貴、才、子、壽」五福俱全,謂之具有「全福」之人,喪偶者不得擔任,否則新人不吉。

16.舅仔燈:一對,紅色宮燈又稱「新娘燈」。

17.紅圓:偶數(歸寧回禮,現為結婚日帶回)

18.米糕:歸寧回禮,現為結婚日帶回。 19.麵桃:偶數(歸寧回禮,現為結婚日帶回)

 

五、迎親

男方於結婚佳期當日,將轎斗圓、豬腿、雞魚等應備辦物品,用紅木盒裝盛上車。

接嫁人員(連同新郎)取偶數為佳。 (六、十、十二人)

喜車二、六或十二部(視女方陪嫁人數而定),每部車均坐偶數人。

貼喜字在喜車前擋風玻璃右上方,車外門把繫上同色系彩帶,以資識別。

新娘禮車外加二條大紅帶及車彩或將鮮花置於引擎蓋上。

出發前編整車隊,第一部為前導車,坐前座者負責帶路及沿途燃放鞭炮。

新娘禮車不可編在第四部(通常在第二部),媒人坐前座,新郎及花童坐後座。

出發前應召集各車司機,詳細告知時間、流程、行經路線、集結點、連絡電話、女

地址、電話,並儘可能不超車、不插隊,以保持車隊完整。(可事先繪路線圖分送司機或準備無線電手機連絡)

新郎於檢視物品、車輛、人員無誤後進房著裝,並將胸花及名條別於左胸前。

接嫁人員將喜花(紅色)及名條別於胸前。(男左女右)

男方主婚人或長輩陪同新郎撚香祭祖,告知即將出門迎親並保佑平安順利。

新郎分發紅包給接嫁人員。

新郎應持捧花上車。

準備就緒,擇吉時出發,前導車燃排炮,門前燃鞭炮,車隊依序出發。

 

按:依古禮前導車應於路口、橋頭燃炮以驅凶避邪,今配合環保可簡略。

前導車於接近女方家門附近,即應燃炮告知即將抵達消息,待女方燃炮表示歡迎後緩駛進入。

女方由一位男親友(晚輩)為新郎開車門,新郎給該人一個紅包後持捧花下車。

新郎由媒人陪同一起進門。

接嫁人員將車上物品搬下車交給女方親友。

女方長輩將接嫁人員引進客廳入座。

女方親友將禮服交給新娘著裝打扮,並將胸花及名條別於右胸前或腰間。

媒人偕同女方主婚人清點禮品、紅包並討論婚禮進程。

女方陪嫁人員應將喜花(粉紅色)及名條別於胸前。(男左女右)

女方親友將祭祀物品擺於神案前準備祭祖。

女方請男方吃湯圓(不可吃完)及雞蛋茶(只可喝茶)。

新娘打扮完畢,先行吃姊妹桌後由媒人及福婆(好命長輩)扶出廳堂。

新郎新娘並立,面向仙佛祖先神案(男右女左),由新娘母舅點燭及點香,向仙佛祖先各行上香禮。

新郎新娘左右轉,成面對面,新郎將捧花交給新娘,兩人相互行三鞠躬禮。(若未行跪拜禮,則此時新郎應將新娘的頭紗蓋下)

女方主婚人坐於廳前,新郎新娘跪於面前,由女方主婚人面誡兩人要恩愛相處,新郎新娘齊口向女方主婚人祝曰:「身體健康、長命百歲」後行三叩禮,女方主婚人將新娘頭紗蓋下,給新郎新娘各一個紅包並將兩人扶起。

吉時到,新娘由新郎、福婆攙扶(男左女右),一起走出大廳(不可踩到門檻),媒人在門外,手拿八卦米篩(或黑色雨傘),遮於新郎新娘頭上。

新娘先上車,新郎由另一車門上車。(男左女右) 男方接嫁人員將女方準備之青竹甘蔗,繫於禮車車頂,並於根部掛豬肉一片及一個紅包。

女方將陪嫁物品及回禮交給男方裝載上車。

男方安排女方陪嫁人員上車。(每部車均需坐人,以偶數為佳)

前導車燃炮出發,女方亦應鳴炮以示吉避邪。

禮車開動之同時,新娘從車窗丟出一把扇子(扇尾繫一紅包及手帕),給弟妹撿,

稱放性地(放下性子),或意謂留扇(善)給娘家,及感情不散之意,新娘亦不可回頭看。

禮車開動之同時,女方主婚人用嘴含酒,噴向車後,或用臉盆(或碗)裝水(或米),潑向車後,表示覆水難收,叫新娘不要有回頭(或後悔)的念頭,或不會被休妻回家。

新郎本應完成婚禮後,於開席前,專車親駕至女方家送十二版帖,邀請女方主婚人赴宴

 

吃新娘茶

台灣南部習俗,結婚當天宴請至親好友之後,至親好友及賓客為了親睹新娘的風采,因而有要求新娘捧甜茶請長輩親戚的舉動,俗稱「吃新娘茶」。

 

食新娘茶要講究倫理,以長輩至親為先,然後才輪到平輩和朋友,座位也要按輩份安排。新娘奉茶時,通常由媒人陪隨。賓客接受奉茶時,應口唸「四句」吉祥語,俗稱「四句聯」。

 

吃新娘茶之程序

新娘手端甜茶,媒人口唸「新娘出大廳、錢銀滿大廳」,進入廳堂,按輩份、座位大小,依序奉上,然後轉回新房。

端冬瓜糖、蜜餞或糖果奉敬。

敬香煙或檳榔。

拿打火機點香煙。

收回茶杯,親友贈送紅包。

新娘贈送禮物給每位參加食茶的親友,如手帕、香皂....等,以示禮尚往來。

 

 

探房

新娘出嫁第三天,照例由新娘的兄弟(最多二人)帶著餅及紅花探訪新人婚後情形,新郎給其紅包,俗稱「探房」。

紅花應交給新娘,與出嫁時插的頭花交換插在頭上,表示會「開花結果」,「會生子」。現代禮俗多在結婚當天;新人進洞房後進行探房。

 

 

結婚婚禮禮俗:歸寧篇

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門,稱為「歸寧」、「三朝回門」、「頭轉客」,含有「成家不忘娘」之意。而新女婿去拜見岳父母,則有向他們表示「感恩戴德」之意,藉以增厚姻親之誼。

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,請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。

大多上午接受邀請,中午聚餐,日落前回家為宜。(新婚未滿四個月忌在外過夜,所以歸寧宴畢,新郎新娘即相偕齊返男家) 註:北部習俗,女方於訂婚日宴客;南部習俗,女方於歸寧日宴客。

歸寧時,新郎要帶禮品,如橘子、蘋果(甜蜜)、香蕉(招呼)、椪餅或椪柑(象

新娘肚皮會漲、懷孕)、酒等禮品(均取偶數),贈予岳家。

女方應準備回禮:米香、糯米糕、桃餅、六件蜜餞、兩枝有根葉的甘蔗(祝福新人甜甜蜜蜜、透頭透尾)、種子雞一或二對(約二、三個月大的公雞、母雞各一隻,準備新娘生產時進補用)、橘子、香蕉,供新人帶回男方。(現代習俗改將上列物品在結婚日隨禮車帶回男方)

註:新婚後第三天回娘家,稱「頭轉客」;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娘家,稱「二轉客」;滿月回娘家,稱「三轉客」;滿四個月也有再回娘家的習俗。回娘家時,新人均需攜禮品致贈女方,而女方亦需備禮品回贈。新人帶水果,女方回贈禮品:「滿月」備紅圓(偶數)、米糕等,「四個月」備紅色麵桃(偶數)及其他糕類等。

 

台灣婚嫁禁忌參考

1.29歲男生不宜結婚

2.農曆六月不適合結婚,一年的一半,六月新娘為半月新娘,但西方則是認為六月最適合結婚日子!這個禁忌因人而異。

3.農曆七月鬼月不舉行婚禮

4.訂結婚時,生肖屬虎需回避,避免沖煞。

5.文定儀式後不可互道再見。

6.安床後定吉位就不可移動。

7.安床後到新娘之夜,新郎避免一個人睡新床,可找屬龍的男孩陪伴。

8.拜別時,新娘眼淚流愈多,未來就愈發。

9.文定與結婚當天新娘出門或入門,姑嫂均需迴避,孤獨不吉利。

10.迎娶路途上,遇到另一組迎娶車隊,需互放鞭炮。

11.結婚當日任何人都不可碰新床(新娘也是)

12.結婚當日新娘把婚鞋脫掉,要將婚鞋放高,避免任何人踩到。

13.結婚當日遇到門檻,需跨過門檻(尤其男方家門口時)

14.新娘嫁衣不可有口袋,如有口袋需裝紅包。

15.近親避免一年內辦二次喜事,以免喜沖喜。

16.歸寧時新人需注意在天黑時趕回家,易指生男孩。

17.新婚四個月避免參加任何婚喪喜慶活動。

18.結婚時遇喪事,等守孝完畢,從前守孝為三年,現金大多為對年,一年之意,或可選擇百日之內完婚。

arrow
arrow

    junowed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